个人简介:
全国钢铁工业先进工作者,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Missour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访问学者,主要从事电解节能、环境保护及资源综合利用、增值冶金、复杂冶金矿物清洁提取与分离等研究。先后主持和参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主持和参研省部级科研项目7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以上4项、优秀新产品三等奖2项,发表了有重要学术和技术价值的论文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参编专著1部。
学习工作简历:
(一)教育背景
1982.09–1986.06,江苏工学院, 铸造专业,工学学士
2000.09–2003.06,燕山大学, 材料工程专业,工学硕士学位
2003.09–2007.05,中南大学, 有色金属冶金专业,工学博士
(二)工作经历
2007.07-至今,重庆科技大学,冶金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
代表性教学科研成果:
(1)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52174331,旋转鼓式阴极电沉积铜粉枝晶生长行为及调控机制,2022.01至2025.12,61万元,主持;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51674057,节能型铜粉电解槽内流体流动行为及调控机制,2017-01至2020-12,64万元,主持;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51174246,高磷赤铁矿湿法选择性除磷过程中磷的迁移特征及除磷机理,2012-01至2015-12,51万元,主持;
[4]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自然科学基金项目,cstc2009ba7071,重庆巫山高磷铁矿短流程低温除磷技术及机理研究,2009-12至 2012-12,10万元,已结题,主持。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青年项目,51504051,低品位表外磷铁矿在高磷酸性废水资源化利用中的除磷特性与机理研,2016-01至2018-12,21万元,参加;
[6]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KJ1713343,电解液流动特性对铜电解能耗影响的研究,2017-01至2018-12,2万元,参加;
[7]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重庆市基础与前沿研究计划项目,cstc2015jcyjA90001、低品位表外磷铁矿在高磷酸性废水中的除磷机理及资源化利用研究,2015-08至2018-07,5万元,参加;
[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青年项目,51204221,结晶助剂对过饱和铝酸钠溶液结构的影响规律及作用机理,2013-01至2015-12,25万元,参加;
(2)论文
(1) Xia Wentang*; Chen Xingyu; Shi Haiyan; Extracting Cu, Co, and Fe from White Alloy with HCI by Adding H2O2 , JOM, 2010, 62(11): 49-52. (SCI)
(2) Wentang Xia; Xiaoyan Xiang; Wenqiang Yang; Jianguo Yin; Effect of Flow Pattern o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Properties of Copper Powder in the Electrolytic Process, Solid State Phenomena, 2018, 279: 77-84. (SCI)
(3) Wen-tang Xia*; Zheng-de Ren; Yi-feng Gao; Removal of Phosphorus From High Phosphorus Iron Ores by Selective HCl Leaching Method, Journal of Iron &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11, 18(5): 1-4. (SCI)
(3)获奖和专利
(1) 夏文堂(1/8); 铜粉电解高效节能关键技术及应用,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有色金属学会, 科技进步三等奖, 2016
(2) 夏文堂(2/8); 高磷铁矿湿法选择性脱磷与废水处理关键技术及应用,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 , 科技进步三等奖, 2018
(3) 夏文堂; 尹建国; 向小艳; 安娟; 周雪娇; 杨文强; 铜粉电解装置及电解方法, 2018-12-18, 中国, ZL201710257964.8. (专利)
(4) 夏文堂; 杨文强; 尹建国; 安娟; 周雪娇; 袁晓丽; 铝镁尖晶石的制备方法, 2017-4-5, 中国, ZL201510486253.9. (专利)
(5) 夏文堂; 尹建国; 向小艳; 安娟; 周雪娇; 杨文强; 刘凯; 袁晓丽; 电解过程短路、断路及阴极结瘤监测报警系统, 2020-09-01, 中国, ZL201922357703.0. (专利)